连徐霞客都没登上去!郴州最险丹霞山寨,一点都不“山寨”

2023-08-27 15:01:15 来源:腾讯网

让我们再冒一次险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又是一次探险。

来回跑了三次,行程近2000公里,我们为何要揪着湘南的郴州丹霞山不放呢?

按照湖南文史专家谢武经的解释,“郴州丹霞风景美,人文遗迹更是举国罕见,它有申报世界双遗产的价值,这个话我可不是乱说啊!”

每每在郴州与当地政府工作人员见面,谢武经都会掏出那本《丹霞濒危文化》,当面推销自己的书。他还建议永兴县旅游部门给各位领导都买一本。“永兴有那么多好东西,还没被世人熟知,可惜呀!”

三次冒险涉足郴州丹霞山,感受颇深。从便江边的绝美丹霞,到永兴县的坦下人家,再到本期的山顶寨堡,我们把郴州境内的丹霞山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翻了个遍,找到很多被人遗弃的“宝贝”。

前有韩愈、李吉甫的题字,后有人居的坦洞,这次是易守难攻的古寨堡。

郴州丹霞山的人文遗存类型之复杂,保存之完整,让多年来跑遍湖南的谢武经兴奋不已,也让我们这些外行震撼不已。

就拿这次的古寨堡来说,一个金鹅寨就占了7个山头,5道寨墙,3个寨门,可容万人。这么大的山寨是谁修建的?又是何时修建的?虽然我们花了三天时间在山顶徘徊,仍然所知甚少。

这一个个疑问,驱动着我一次又一次来到这里。郴州丹霞作为中老年丹霞,它地貌的姿态是绝美的,人文痕迹却是一笔更大的财富。就像谢武经所看重的“丹霞古道、坦屋、寨堡、摩崖石刻,这些郴州丹霞山人文遗迹全国绝无仅有”。所以我很想带你去认识它们,熟知这里的故事,这里有趣的人。

那么,就让我们再冒一次险吧。

​丹霞绝壁上的蚁道。 ▲

我不知道山寨一词何以会成为假冒伪劣的代名词。当我置身于郴州丹霞的众多山寨时,不禁赞叹建造者的勇气和技艺。粗制滥造是无法在这样的绝壁上修出堡垒的,何况在风吹雨打中保持了这么多年。

曹王寨、喻家寨、大王寨、大峰寨、北寨、金鹅寨、飞蛾悬寨、黄竹寨、河里寨、桃李寨……这里点到名的,还只是盘踞在茶永盆地上,郴州丹霞地貌内数量众多的古寨堡中保存较为完整的一些。更多只剩石臼、蚁道的寨堡,可能无缘再被世人熟知了。

那么,郴州丹霞山中为何有如此多的古寨堡?这些山寨又是何人何时所修?一堆没头绪的问题,等待详细的调查与解答。而我们可以从一处著名的山寨讲起。

郴州最有名山寨

连徐霞客都没登上去

金鹅寨防御工程地貌 ▲

曹王寨,在郴州城北30里,是郴州丹霞山境内最出名的一座山寨。我向往已久,却无缘攀登,因为路太难走。

明崇祯年间,徐霞客曾随船至郴江口,被两岸的丹霞赤壁景色吸引,在《楚游日记》中写道:“江口诸峰,俱石崖盘立,寸土无立”。徐霞客本想登岸去寻曹王寨的,可惜“暮不及登,亦无路登也”。

徐霞客的这句感叹并不是无端而发。曾经攀爬到曹王寨实地考察的湖南省博物馆原副研究员、湖南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原处长谢武经回来说:“上曹王寨只有一条路,而且必经水路才能上山。”

一座什么样的寨堡,在明代就已经颇有名气了呢?

河里寨寨门 ,系一整块岩石凿成。▲

曹王寨的修建与兵事有关。而“曹王”是谁,则有争议。据谢武经考证,曹王很有可能是南宋农民起义军领袖曹成,而不是如《万历郴州志》中记载的曹成王李皋。

​金鹅寨山顶开阔的平地 ▲

谢武经认为李皋一生与郴州并无瓜葛,且所袭爵位名正言顺,何必到偏远的“林中之邑”郴州来当山大王呢?

谢武经认为,宋代曹成起义军很有可能会利用郴州丹霞山易守难攻的天然地势与朝廷对峙。联系到曹成失败后,又有散兵游勇奔逃于郴州、邵阳地区,曹王寨的身世与宋代的曹成关系更紧密。

郴州丹霞山中为何这么多山寨?

淹没在竹林中的鹅颈城 ▲

了解了曹王寨的历史,再看曹王寨的布局。

曾经沿郴江溯流而上,一路披荆斩棘,好不容易登上曹王寨的谢武经介绍说,目前,曹王寨还残存前寨门,全由红砂岩条石砌成。寨门上拱下方,高约3.5米,宽约2.5米,进深约5米。寨门左靠崖壁,右接寨墙。寨墙也是红砂岩条石砌成,长约50米,厚约3米,残高5米,中段垮塌厉害。

寨墙内残存蓄水池,后寨门已垮塌,寨门外就是绝壁,插翅也难飞进来。寨内平地占地约万方,能住很多人。加上水面隔绝,真是一处避乱躲灾的理想之地。

如果这个山寨与宋代的曹成有关,那么,郴州丹霞山其他寨堡又都是谁修建的呢?

对此,谢武经判断,郴州丹霞山境内有如此多的寨堡,与郴州自身的地理位置是息息相关的。

河里寨防御工事范围内的丹霞地貌▲

在郴州丹霞山调查人文遗迹多年的谢武经,已经梳理、摸清了13处丹霞山寨堡的遗迹。

谢武经认为,郴州地处楚尾粤头,这里可以说是兵家必争之地。凡是北边逃亡的快要灭亡的政权如南明小朝廷,起义军,比如曹成到了郴州以后不能再往南走了,就在山区筑寨堡,抵抗政府,负隅顽抗。老百姓也筑寨堡,保护自身安全。农民起义也好,逃亡政府也罢,郴州这个四面环山的“林中之邑”都给这些逃亡的人提供了最后的避难之地。而徜徉于茶永盆地上的郴州丹霞山,正好被利用起来修寨堡。丹霞地貌独有的“身陡、顶平、麓缓”的地貌特点,也很好地起到屏障作用。于是郴州丹霞山境内寨堡四立,有些甚至盘亘几个山头,互为犄角,形成大型的寨堡群。

如坐落于永兴县东北角,柏林镇九团村的金鹅寨,占据了7个山头,设有5道寨墙、3重寨门,寨内可容万人。

谢武经介绍说,从明正德年间一直到清康熙年间一百多年,郴州这个地方都没有太平过,郴州在清初还一直是“军管区”,要“部队”来管才行。一直到康乾盛世,郴州人才过上太平日子。

从另一点看,郴州丹霞山上的寨堡数量与年份也是中国历史上历次朝代动乱、更替的晴雨表。从宋代的曹成到清代太平天国运动,每逢战乱,国家政权风雨飘摇的年代,郴州丹霞山都会相应出现一批寨堡,或重修,或新设。

金鹅寨示意图 ▲

遥想当年那些逃亡的人、丢掉国家的人,在郴州丹霞山上开凿寨堡时的心情,应该是复杂与决绝的吧。

而他们留下的寨堡荒废已久,他们在寨堡中倚山而立,乱中求生的故事也遗落在草莽间。他们姓甚名谁?为何辗转郴州落草为寇?一座座无声的山寨,伫立在赭黑色的丹霞峭壁间,它们不会说话,却让人肃然起敬,生出许多疑问来。

我决定去爬一座特别险的山寨。因为山寨挂在悬崖边,我在心里与自己的恐高症做了无数次的斗争。心理建设完毕,我出发了。

金鹅寨,是郴州丹霞山区最大的一个山寨。《永兴县志》记载,这个山寨占据了7个山头,设有5道寨墙、3重寨门,寨内可容万人。如此偏远的地方却有这么浩大的山寨,深深地吸引着我,忍不住一探究竟。   

【金鹅寨】

山顶外形酷像一只“呆鹅”

金鹅寨防御工事范围内的丹霞地貌。▲

要上金鹅寨,需要从一条荒废已久的山道爬上去。在山下永兴县柏林镇九团村罗新组组长马文清的带领下,我们一行6人拨开一人高的竹丛,勉强在一条蜿蜒的丹霞小道上列队而行。

这条在丹霞石壁上切凿而出的小道,有两人宽,伴随着山势起起伏伏,犹如伏在地上的一条长蛇,慢慢向山顶延伸。为了方便行人,小道上凿出横纹,增加摩擦力,小道边甚至精心雕凿出一条排水渠,为了防止雨水剥蚀路面,也可减少湿滑度。

离开马文清的家乡罗新组罗汉坦10分钟,小道左侧出现一处石刻“洞天福地”,旁边隐约有落款年号,已经剥蚀得看不清了。

据马文清介绍,这条上山的小道,依次连接着3座庵子。按照海拔位置,从低到高,分别为信实庵、金凤庵、仙人庵。山脚下另有一处觉悟庵。四处庵子构成了金鹅寨的信仰空间。上面三座庵子统称“上庵子”,下面觉悟庵又叫“脚庵子”。

马文清介绍,听老人家传这些庵子过去香火很好,永兴县城的、隔壁安仁的、衡阳耒阳的,甚至更远地方的人都来这里烧过香。马文清的先祖在迁居到罗汉坦时,就是给这些庵子的住持种地的。这说明这几处庵子在当地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且拥有自己的庙产,只是在上山途中,我们发现这几处庵子早已经坍圮荒废了。

上金鹅寨的路非常难走,长满了竹子 ▲

小道慢行,前方视野中横出一峰,笔直陡峭。问马文清,原来是到了金鹅仙了。这处庵子比前几个更加出名,它所坐落的地方,也是金鹅寨地形最为险要之处。

从空中俯瞰金鹅寨,高耸的丹霞峭壁呈手掌状向外辐射。丹霞岩丘龙蛇游走,逶迤徜徉在永兴县东北部的柏林镇境内。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这一处丹霞地貌切凿出各种形状,有的山体倾斜向上,有的栽头倒下,有的又如一堵巨墙,横亘在面前,让你无从翻越。而金鹅仙庙宇坐落的山顶,是从这片山体中伸出的一座单面山,外形酷像一只“呆鹅”,甚至可以看到鹅的翅膀与三颗鹅蛋(丹霞岩丘)。

马文清介绍,金鹅仙庵内供奉的是金鹅大仙。相传当时耒阳、安仁、永兴三县交界处村民种植的水稻经常被一只大鹅吃掉。村民沿着大鹅回去的方向寻找,在一处丹霞山山顶发现了大鹅的栖息处,于是村民们就集资在山顶上建了一座庙宇供奉大鹅,这座丹霞山也就取名金鹅仙。

供奉鹅神的目的很简单,就是祈祷风调雨顺,老百姓有好日子过。直到现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十九,当地村民还会在金鹅仙举办章醮活动,即俗称的“唱章”。

这是一个典型的自然崇拜现象。山体形色的魅力激发着人们的想象,让本来钟灵毓秀的丹霞山更加雄奇魁丽,充满着神性的光辉。

光绪年间的《永兴县志》也透露了一些信息。该县志记载,金鹅寨以前叫“仙人庵土堡”,看来仙人庵存在应该较早,甚至整个山寨都以此庵为名,此地与民间信仰的牢固关系可见一斑。

【鹅颈城】

建在鹅状丹霞山颈部位置的主寨

长满茅草与竹子的鹅颈城 ▲

徘徊山岭间30分钟,绕过金鹅仙,上了一段山路,就到了竹垅城的寨门前。这道寨门横亘在登山的小道上。寨门宽一米,只容单人穿过拱门,走到城墙背后。

门洞中有凿眼,可能有门,系防守用。同行的罗汉坦村民马建泽指着寨门说,以前寨门外延伸着城墙,有2米高,蜿蜒20多米。现在已经坍圮了,山坡上可以见到那些红色砂岩条石。

竹垅城扼守着金鹅寨的西部通道,也是数条进入山寨最平坦的一条小道。其他几条小道,如云梯般挂在丹霞峭壁上,就是双手并用也要冒一番极大的风险才能入寨。而像我这种重度恐高症患者就更不敢挑战这些小道了,于是在马文清的建议下走这条湮没在竹丛中的“坦途”。

路上竹林遍布 ▲

扼守山寨西部通道的还有井头城,我们虽未亲至,但在半山腰上远远看见一段城墙,砌在陡峭的岩壁上。井头城没有寨门,只是一道寨墙,将上山的路堵上,起到防御作用。

穿过进深3米的竹垅城寨门,沿着小道继续上行,就进入金鹅寨内部的范围。上行几十米见到马文清介绍的“上庵子”,其中一个留有残碑,上有嘉靖年间字样。说明这一带的建筑至少在明代就出现了。

穿过三个庵子的遗址,约莫10分钟抵达山顶。向右走是一面海拔270米的断崖,在这面断崖上安坐的就是主寨——鹅颈城。顾名思义,这个寨堡是修建在鹅状丹霞山的颈部位置,也可说是咽喉位置,进可攻,退可守。想当年刘邦定都关中,就是听取了张良、娄敬的建议,据守关中,如扼住了天下的脖子。

我抓着一些枯草,战战兢兢在断崖山脊上慢行。枯草中小径直抵鹅颈城的寨门,但是临近小径的左侧就是万丈深渊。好不容易走到寨门前,突然发现面前的路被截断了,这大概是进入寨门前的一个陷阱,冲锋陷阵的士兵眼见就要攻入寨门,却突然发现面前没路了。

长满茅草与竹子的鹅颈城 ▲

我们一一跳下陷阱,陷阱有一人深,然后沿着石台阶向上走进寨门。从山脊上远观,鹅颈城巍峨雄伟。红色砂岩条石已经长满了青苔,城垛上也长满了竹子、茅草,一派荒芜寂寥的沧桑感扑面而来。

作为主寨,鹅颈城留下的信息相当少,既没有发现刻字,也没有发现更多其他有用的信息。从居住条件来看,这里扼守的一片平地确实适宜避乱,距离山下也就半个小时的路程。为了拱卫这一处寨堡,当地人又在周围6个山头分别修建了寨墙,重重设卡,互为掎角。可以说,在冷兵器时代,想要突破这些悬挂在丹霞峭壁上的寨堡而攻取鹅颈城是万般困难的。

【牛坦坳】

金鹅寨的制高点,可俯瞰全寨

考察桃李寨途中 ▲

要想把整个金鹅寨看在眼里,可以从鹅颈城出发,沿着断崖向北走,回到登顶的位置,然后向东,拐进一个狭长的单面山山脊处,沿着宽约10米的峭壁顶端步行至牛坦坳,这里是整个山寨的制高点,可以瞭望其他7处山寨。

爬牛坦坳也非易事,对于恐高人群来说,两侧都是笔直的悬崖,十分惊悚。我跟在罗汉坦村民尹建军背后,他伸出手拉着我,鼓励我前行,最终克服心理障碍才成功登顶。

牛坦坳就像突出的牛背,十分光滑,寸草不生。站在光溜溜的“牛背上”也不敢向下张望,只是站在稍感安全的地方,在马文清的指引下,查看四周的地形。

上到山顶,才看到整个山寨的构造,可谓气势磅礴。向南眺望鹅颈城,就像一个大方盒子,埋没在草丛中,只能隐约看到寨墙。

鹅颈城的左手边,距离800米的山脊上是非常陡峭的马脑城。马脑城寨墙没有寨门,只留下一个小口子供通过。峭壁上有一条极其陡峭的“云梯”,系凿石而成,直通寨墙。要想从此处攻入寨堡,恐怕比登天还难。

站在牛坦坳向东看,又有一条“云梯”时隐时现,藏在松树林背后的峭壁上。由于风雨剥蚀,已经磨损得相当光滑了。这条挂在崖壁上的路通向粽叶城,拱卫鹅颈城的东方进寨通道。

牛坦坳的背后是老坦,此处也有寨墙。墙高1.5米,也留下一道可以供人进出的口子。据谢武经介绍,老坦的半山腰上有一处可住人的坦洞,坦没有名字,占地约100平方米,几堵土坯墙已经倒了一半,但原来的房屋结构还很清晰。

这个无名坦的岩壁上发现多方明清时期石刻:

“南无阿弥陀佛……嘉靖三十三年丙辰岁日吉旦□石匠李均德吉良日”

“皇清咸丰贰年壬子七月十九僧仁发徒圣辉避兵之难”

在坦屋内,还有一方嘉靖年间石刻,风化得很厉害,只能看清“大地南无阿弥陀佛……加(嘉)靖甲辰”等字。坦的右壁上刻有“加(嘉)靖三十九年,石匠十□□李均德”,稍下一点还刻着一个大大的“佛”字。由于雨水冲刷,佛字的“亻”旁已经看不见了,“佛”字内还凿平了一块,估计原来有字,但已经风化了。

由此可见,老坦城山寨也可能有宗教活动,而且在清代时期,一些人很有可能由于避乱兵祸,躲到庙里做了和尚。

僧侣的身份,更容易在战乱中生存,也避免了被强招入伍的风险。考虑到金鹅寨在明代时期就已经有仙人庵,且有自己的庙产,以僧侣的身份在金鹅寨生存下来应该算是不错的选择。

【岩鹰坦】

最难攻克的一座“壁堡”

岩鹰坦内的茶灶 ▲

站在牛背坳可以从宏观上俯瞰整个金鹅寨地形。而爬到金鹅仙对面的岩鹰坦内可从微观上,看一看这一处山寨兵坦的设计精良。这个兵坦在金鹅寨防御工事范围内,集中体现了金鹅寨防御工事的独具匠心。更重要的是,它可能隐藏着有关金鹅寨的真正身世

天气晴朗,在罗新组组长马文清的带领下,我们一行7人去爬岩鹰坦。去的时候,罗新组罗汉坦村民尹建军、马建泽在前面扛着一条5米长的梯子,马建泽肩上还背着一捆绳子。

要上岩鹰坦,没有梯子是上不去的。这个自然发育的丹霞洞穴悬挂在金鹅仙对面的牌仙岭上。牌仙岭横卧在金鹅仙的侧面,海拔高210米。岩鹰坦位于这座丹霞山的西侧面,洞口距离地面100米,距离山顶50米。

我们一行7人从罗汉坦出发后,经过一截上山的小路,气喘吁吁地爬到岩鹰坦的“寨门”前。

说是“寨门”,其实是一道由红色砂岩堆砌的拱门。“寨门”宽2米,中间有门洞可进出。“寨门”横跨在峭壁上,底座是用锤子凿出的一片平地,仅可容两足,双人并立都很困难,环境十分逼仄。要进岩鹰坦,只有这一条“路”。马建泽与尹建军好不容易将梯子扛到“寨门”前,搭好后,马建泽先上,尹建军在下面稳固梯子,我们一个一个上。梯子的顶部刚好搭在门洞处,门洞处长满竹子,刚好作为抓握的对象,不然找不到用力的地方,还真不好爬进光溜溜的“寨门”。

岩鹰坦内部空间 ▲

陆续通过寨门后,一条狭长的甬道直抵坦洞。这条甬道是在悬崖峭壁上向内凿出来的,宽仅半米,“寨墙”包裹在外围,以防有人坠崖。贴着崖壁可看到当年取石而凿出的矩形凹坑。这个坑不是趴在地上的,也是从崖壁上抠出来的,这样甬道变得稍微宽阔起来。由于常年荒芜,甬道上也长满竹子,踩上去“啪啪”直响。

我斜身扒着崖壁,一步一步向左侧挪去,心脏扑通扑通直跳,一个踉跄可能就交待在这里了……

好不容易走完狭窄的甬道,面前又出现一个更为惊险的陷阱。第二道“寨门”出现了。在甬道与“寨门”前,有个半人深的凹槽,很显然与金鹅寨鹅颈城寨门前的陷阱如出一辙,都是阻止敌人靠近用的。有了这个陷阱,即使岩鹰坦的第一道“寨门”被攻破,只要将悬在陷阱上的木板抽掉,守住第二道“寨门”,任你是大罗神仙也进不来。

进坦必须跨过这个陷阱。我只能麻着胆子,颤悠悠地踩着两根杉木搭建的简易桥梁,贴着崖壁,一步一步挪过去。不敢看背后,背后就是100米的悬崖,而且毫无可抓之物。

硬着头皮,总算安全着陆。我蹲在岩鹰坦内稍微平静一下心跳,坦内一目了然了。

岩鹰坦第二道寨门前 ▲

靠近第二道“寨门”的是一处土坯围拢的灶台,显然是烧饭用的。绝妙的是,坦内依靠天然的洞穴空间,依次雕凿出蓄水池、阶梯、舂米臼、火盆。甚至在石壁上雕凿出一个茶灶,供藏身之人烹茶、煮水之用,让人拍案称奇。

坦内占地虽不大,但是生活空间很充裕。外表上看起来十分荒僻的崖壁,经人工多处雕凿后,十分宜居。坦内占地约90平方米。从堆砌在洞口处的石壁来看,似乎以前还分为上下层。下层为生活空间,上层可以贮存食物。

坦的内侧另辟一间小屋,收拾得更加精致。岩壁上处处是凿臼,地面上有矩形的石槽,很可能是摆放床具用的,这个“单间”应是给有身份的人居住的。

​岩鹰坦内天历二年石刻。 ▲

就是在这个“单间”的外侧崖壁上发现了元代石刻。“兵坦李方顺,天历二年己巳九月初六日立”其他还有无法分辨年号的字迹如:

“二修理此坦,李□□六年六□”“五月初四日”“八月廿四日”

此外,“单间”入口处,以及灶台上方都有咸丰年间的刻字。如“咸丰三年五月初”“咸丰九”“咸丰二年八月十六日”。

谢武经认为,如此构造精良的兵坦,可以算是挂在崖壁上的“壁堡”了。纵览金鹅寨范围的兵坦,岩鹰坦是其中设计最为精良的一个,也是金鹅寨防御体系中最难攻克的一座“壁堡”。

岩鹰坦内部空间 ▲

站在牛背坳俯瞰着整座山寨,我们的脑海中都在浮现同一个问题:

是谁修建了金鹅寨?

避世求生的理想家园留有很多遗迹

丹霞蚁道上的排水渠 ▲

马脑城、老坦城、粽叶城、早禾城、灯芯垅、井头城,加上途中经过的竹垅城,7个山头,3重寨门,数个兵坦,拱卫着位于中心的鹅颈城。寨堡布满7个山头,形成一整套防御体系,居于其中的鹅颈城可谓固若金汤。

为什么要修建如此规模的寨堡群?

光绪年间的《永兴县志》记载:“仙人庵土堡,在县北七十里,四面石壁峭立,崖腰有巨窅,极险峻,非连梯不可至,可藏物。堡可容万人。咸丰元年,训导马用楫闻粤匪猖獗,倡众捐修。砌石城五,设门三,内复筑堡建庐,外修黄竹、河里两寨相掎角。后匪窜境,获全无算。邑令王莘原嘉之,绘图详部,委耒县会邑令勘确,议叙多人。”

从县志透露的历史信息来看,这么大的一处复式结构寨堡是当地人自主捐修的,修建寨堡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匪患。

但是经实地考察,我们发现,据守北部通道的老坦城,找到的石刻却是明嘉靖年间的。而在金鹅仙对面的一处兵坦内,甚至发现了“天历二年(1329)”的刻字,这说明金鹅寨在清代以前就有,规模多大就无从知晓了。事实证明,金鹅寨并非《永兴县志》记载的修建于清代咸丰年间。

丹霞蚁道 ▲

那么金鹅寨是何时修建的?真实身份又是如何?联系到曹王寨的身世,金鹅寨的修建是否也与此前的农民起义有关?我们暂时还无法找到更多的证据来支撑新的观点。

不过占地面积如此大的山寨,在湖南省是罕见的。联系到寨堡内不仅可容人藏物,还有数个香火旺盛的庵子,可见此地不仅仅是一处山寨,也是一处避世求生的理想家园。

年轻时经常进山打猎的马文清介绍说,牛坦坳下面就是可以耕种的稻田,山顶平缓的地方也有蓄水池。上世纪六十年代,金鹅寨改造成林场,还有一个林业队伍住在山上,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考察完金鹅寨后,让我浮想联翩的不是这里有可能发生的战事,而是日常间,由山寨、神庵、僧侣、村民组成的生活场景。

由于山寨有5道寨墙把守,外人是很难窥探内部的生活样貌的。而有证据证明,山寨不仅作为临时躲避场所,也是僧侣、村民日常生活的中心区域。同行的马建泽说,年轻时他们打猎,利用寨墙作掩护,残存的箭剁正好作为射杀窗口,比在旷野下要容易到手得多。

而且“上庵子”中的信实庵在新中国成立后被改造成学校,他的哥哥马清泽就是在庵里读书,然后走出大山的。学校一直办到1951年6月才停办,而进出信实庵,都要经过竹垅城的寨门。这也是金鹅寨不同于其他山寨的地方,它不仅仅作为战时堡垒,也是日常村民生活的中心区域。

金鹅寨的真正身份是什么

河里寨寨门后甬道 ▲

一个偏远地区的兵坦,竟然发现元代天历年间的刻字,而且历代还有人重修此坦,可见岩鹰坦对于本地居民的重要价值。这样看来,横跨7个山头,设有5道寨墙、3重寨门的金鹅寨,很可能是延续数百年,在当地李姓、马姓土著民,僧侣、团练,以及其他人群陆续扩修、雕凿而成的。而非《永兴县志》记载的,在清代咸丰元年马用楫一人之力,号召族人捐修而成。

而具体激发这些人跨越山岭,克服屏障,在悬崖峭壁上兴建如此浩大工程的原因,很有可能就是动乱年代的流兵袭扰。在岩鹰坦对面的老鸹坦,我们还听到一个颇为有趣的故事,可以帮助解释这一论点。

老鸹坦在岩鹰坦对面,站在岩鹰坦内的瞭望口可以看到位于金鹅仙脚下的老鸹坦。老鸹是本地村民对乌鸦的俗称,岩鹰就是翱翔于森林上空的黑鸢。与岩鹰坦一样,老鸹坦也悬挂在崖壁上。据罗汉坦村民马建泽讲,老鸹坦的瞭望口曾经放着三门大炮,大炼钢时期被抬下来炼铁了。

马建泽说,此坦在民国时期,被一个叫王扑斋的富人据为己有。周围的富人、百姓都将值钱的物品寄存在老鸹坦内,还要交纳寄存费给王扑斋。

这样看来,金鹅寨防御工程更像是为土著民躲兵祸而修建的防御工事,而不是兵寨。从郴州丹霞地貌众多的山寨位置来看,大多数的功能也在于此。例如,金鹅寨、黄竹寨、河里寨,三寨互为掎角,距离罗汉坦都在一个小时的路程内。而紧邻罗汉坦的河里寨,从马文清家出门,仅需10分钟就可以登顶了,站在罗汉坦的平地上可以望到河里寨的寨墙。如果有土匪、流兵经过此地,罗汉坦村民可以快速登寨,与金鹅寨遥相呼应,非常安全。

河里寨也是郴州丹霞山区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山寨,整个山寨的寨门都是从一块丹霞巨岩中凿出来的,包括寨门后的阶梯、巷道、水沟,可谓一件完美的雕塑艺术品。《永兴县志》记载,咸丰五年,训导马用楫在石寨门上增砌了石墙,寨门规模更大了,高约4米,两边寨墙宽约6米,非常壮观。河里寨的东寨墙还残存一堵长达200米的红色砂岩条石石墙,石墙一段贴着崖壁,可谓郴州丹霞山区山寨防御工程中的寨墙样本。

河里寨拱门 ▲

距离金鹅寨5公里,坐落于永兴县龙形市高石村的桃李寨,也在村落附近。进寨有两条路,一条是挂在后寨墙上的“云梯”,一条需沿着水沟,抓着竹子,笔直地爬上去。这个山寨也是当地村民为躲兵乱、匪患,或者抓壮丁而修建的。

只有前文开始处交代的曹王寨,地理位置最偏僻,郴江环绕,无路可寻,似乎是一处据地自保的兵寨。

这样看来,郴州丹霞山大部分的山寨,如金鹅寨一样,都是本地人在战乱中求生存而修建的。它们前后出现的时间与历代政权更替有关,规模的大小与当地族群的生产力有关。且并不排除兵寨存在的可能,而且兵寨与躲兵的“民寨”可能同时存在。

但无论是兵寨还是“民寨”,它们都共同见证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处于帝国边陲的南岭地区,在逐渐融入中原文明的历史进程中,磕磕绊绊了几千年。这里既有反对北方政权的异见人士,也有带着北方文化隐居山林的僧侣、耕夫。他们可能采取的人生态度不一致,甚至大相径庭,但在广饶的郴州丹霞山区,在那些巍峨的寨墙内,他们化解了彼此的仇恨,也在乱世中安然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金鹅寨就是这一生动历史进程的重要见证者之一。

潇湘晨报记者钱烨

标签:

上一篇:个人看法
下一篇:最后一页